北京教案

时间:2024-05-27 20:55:13
北京教案集合10篇

北京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课件1、2)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我会读”下面词语。(课件3)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三、学生自主识字。(课件4)

1、重点认读以下生字:央、市、旁、城

2、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四、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图理解“矗立”的意思)(课件5、6、7)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课件8)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课件9)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课件10、11、12)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课件13)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柏油马路宽、长、绿树成阴

立交桥许多、川流不息美丽

名胜古迹、公园风景优美

北京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想像,能跟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多种运动项目的姿态.

2自由合作,体会成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3激发幼儿爱运动,爱福娃,爱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音乐若干

2各种运动器具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引出福娃,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运动员造型

1幼儿入场做热身运动

2出示认识5个福娃

3讨论,欣赏,模仿运动项目动作

中间部分:惯穿游戏,幼儿根据各种音乐作运动员造

1听音乐.做游戏,摆运动员造型

2欣赏音乐,尝试匹配与音乐风格相符合的运动

3听音乐,集体表演

结束部分:选择道具进行组合表演,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1幼儿选择体育用品合作表演

2合影留念。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认识4个生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种笔画,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 ……此处隐藏7731个字……家说得真好啊!实际上,不仅北京亮起来了,安阳也亮起来了,祖国各地也都亮起来了。这“亮”不仅指的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这“亮”还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各地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相信等您们长大了,我们的祖国会变得更加明亮,更加辉煌!

北京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并能创造性表现藏族民歌。

3.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哪条铁路?(青藏铁路)

介绍青藏铁路通车:青藏铁路是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它穿越青藏高原,最高海拨五千多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师:为了歌颂对青藏铁路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有位作曲家专门写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天路》。

2.多媒体播放歌曲《天路》flash

学生可以跟唱

提问:这首歌曲中唱的“人间天堂”就是美丽神奇的西藏(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二、简单了解藏族

提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上有一种白色的小花,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它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

3.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哪个城市?(拉萨)拉萨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布达拉宫)

4.介绍藏族服饰――点开自己博客上的民族服装图

5、介绍民族礼仪—献哈达)

为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他们会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6.介绍藏族舞蹈弦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巴塘连北京》录音范唱

2.再听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这首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

歌曲特点:西藏呢人烟稀少,地域辽阔,使得喜爱唱歌的藏族人民尽量将歌声唱得悠远绵长,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民歌风格。歌唱的时候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听音跟唱

轻轻地跟音乐唱一唱。

5。解决难点

你觉得唱着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提示:切分音、圆滑线(唱的圆滑些)和连音线)。

6.学生齐唱,教师纠错

7.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分组唱一唱,相互评价

9.弦子舞表演歌曲

教学生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绕教室围成大圈伴随《巴塘连北京》的音乐跳藏族弦子步。

10.提问

你对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怎么理解的?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1.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能唱出修起了铁路,巴塘人民激动的心情呢?

(速度、情绪、声音……)

12.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唱唱\奏奏\演演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旋律不长,但是由于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的风格,所以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虽然容易掌握,但带字唱的时候歌词打破了常规的排列规律,所以学唱开始一直用慢速视唱,当学生准确地把握旋律后。对这一句的填词演唱作了单独的练习。

歌曲学会后,我又教学生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像典型的藏族弦子步,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特别是一些男孩子认真专注的的样子真的让人感动,他们有的脱掉一个衣服的袖子,像藏族人民的服装那样,摔着袖子跳舞,孩子们载歌载舞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北京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北京教案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