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27 21:05:47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 ……此处隐藏6902个字……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