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20:54:07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加深科学调查和资料收集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科学调查和资料收集的能力

6、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2、 提高科学调查和资料收集的能力

3、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4、

三、课前准备

教师:1、分组

2、安排学生活动

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地域(如学校、池塘、一片树林、一块农田)内的生物及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因素进行调查

2、收集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学生对自己调查所得的资进行交流并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组讨论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自己调查所得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查阅教材P29观察与思考讨论:图中的生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 讨论:观察与思考中的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3、 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4、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各种生物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与思考中的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分析实例中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原因,讨论在生产生活中怎样来保护生态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析、讨论。

环保教育

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六、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课前让你们观察一定的地域如学校(一片树林,一块农田,学校的草坪,一个湖泊)内的生物及影响它生存的因素。下面同学们交流一下好么?

生:好

生1:我观察的是一片树林,土壤、阳光、树、草、水、鸟

生2:我观察的是一块农田,有作物、人、杂草、鸟、虫、土壤、阳光、水、肥料

生3:我观察的是学校的草坪,有草、杂草、鸟、虫、土壤、阳光、

生4:我观察的是一个池塘,有水、水草、光、温度、鱼虾、蛇、

…………

师:同学们交流的很好,据交流情况你们说一片树林、一块农田、学校的草坪、一个池塘等有什么成分?

生1:生物与非生物

生2:生物与环境

…………

(小组讨论,相互补充)

师:(总结校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好,如一片草原,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天然的却生长良好,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

生1:吃草籽的虫无天敌,导致吃草籽的虫增多,从而草减少。

生2:吃草籽的虫失去鸟的控制,猖獗起来,草减少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有分析的例子可看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生1:不可分割

生2:相互依存

师: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整体是什么?

生:生态系统

师:谁能定义一下生态系统?

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师:生态系统有什么成分?

生1:生物与非生物

生2:生物与环境

师:生态系统有生物与非生物两大部分

师:生物部分又有什么成分?

生:动物、植物

师:很好,除此之外,生态系统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幅图片教材28页图17

生:(观察、讨论、分析)

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生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所以它扮演的是生产者;

生2: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扮演的是消费者;

生3: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它扮演的是分解者。

师: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如何?

生1:全世界有数不尽的植物,植物的形态各异,植物的颜色也数不胜数,别看植物有时候很不起眼,可是他们的作用却极其重要,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充足的氧气,人们也闻不到那花儿的芳香。虽然有时候动物们要把植物吃掉,可是不要紧,植物的根深扎在地下,过后还会长出绿绿的青草的。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植物,那些靠吃植物生长的动物不早就饿死了;

生2:动物家族庞大,动物的食物可丰富了,有数不尽的青草,有吃不完的肉,你们看,动物的生活多么的自由自在。

生3:虽然细菌与有的真菌小到人们用肉眼看不清,但是它们在自然界的作用可不小哟,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很多垃圾,比如:如果没有它们,动物的尸体,腐烂的植物将永远不会消失,只有它们慢慢地分解它们,才会使它们变成营养丰富的养料,为植物提供营养, ……此处隐藏13769个字……颖且富有趣味性。通过教师引导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进而带领学生深入对食物链的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检验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主动建构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部分。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通过对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继而通过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案例的分析,学生逐步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教学过程

2.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草原生态系统”片段。直观的视频影音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2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教师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生物?

(2)草原上生活的生物之间有联系吗?

(3)存在着什么联系?

(4)对于羊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环境因素都有哪些?

(5)生物与环境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总结:在这片草原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对于羊来说,草、豹等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等是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它们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片草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上面的分析,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或什么是生态系统)。

总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草原上生活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活的环境。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生态系统的具体例子吗?

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实现自主建构。

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草等植物,羊、豹等动物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以外,还有其他成分吗?

教师展示正在腐烂的苹果和树桩,并提问:苹果、树桩正在腐烂,是谁在起作用?

教师总结:阳光、空气、水等为非生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学生思考: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植物——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品,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枯枝落叶以及动物的尸体和粪便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提问:在生态系统,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具体实例,并引导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其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事物和事物间联系与统一的意识。

2.3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动画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中有没有食物链?

(1)蝉以什么为食?

(2)黄雀又被什么生物所食?

展示完整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鹰。

教师问:这条食物链中,起始的生物是什么?

“树”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食物链中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哪里开始?

教师总结: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开始,以大型凶猛肉食类动物结束;

(2)食物链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构成,体现的吃与补吃的关系,食物链中的第一个消费者称为初级消费者,第二个消费者称为二级消费者,第三个消费者称为三级消费者……

(3)“→”指向取食者。

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的理解食物链。

教师展示“观察与思考”中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要求学生用“→”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问:(1)你们组连接了几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

(3)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通过观察与思考的活动,检验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主动建构食物网。

2.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师问:请写出“观察与思考”中生态系统中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1)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怎么变化?青蛙的数量怎么变化?

(2)青蛙的数量增多,蛇的数量怎么变化?猫头鹰的数量怎么变化?

(3)蛇的数量增多,青蛙的数量怎么变化?

总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无限的,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无限减少,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师提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通过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与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人为干涉呢?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教师质疑:

(1)生态系统不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吗?这里不能调节吗?

(2)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人为破坏生态系统案例的分析,学生逐步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5课堂回馈

《识验》第四节“生态系统”。

2.6课下作业

假设自己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是生产者,可以是消费者或是分解者,也可以是非生物部分,请用拟人的手法,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接着描述自己生活的一天。

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回归自然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